审美 书籍推荐「美学与审美书籍」
美学常被看作哲学的一个分支,很多美学思想都来自哲学,很多美学史上的大家,都是哲学家,如毕达哥拉斯、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黑格尔、席勒等等。
大师们的美学著作读着烧脑,若不是特别能静下心、沉下去,常是读几句就串行了。
这里,我给大家推荐几本普及类美学书,很适合作为入门读物。
一、汉宝德著的《美,从茶杯开始》
相比一些哲学大师的美学书,这是一本从生活美学入手的书。没有晦涩的语言、烧脑的理论,所有例子都来自于生活,来自身边。
作者汉宝德(1934-2014)为台湾建筑学者,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、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,一生致力于艺术普及。著有《斗拱的起源》《明清建筑二论》《中国建筑文化讲座》等。
这本书是他众多艺术普及作品中的代表。从一个杯子、一件衣服的材质开始,将美学对生活的影响娓娓道来。他一直倡导生活美学,提出“忙”带来的是心的死亡。在书中他给出一些方法,即便生活再忙,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干预,不让心“死亡”,去感受生活的美好,增加幸福感。
全书共分5部分:1)我为什么要谈美,2)先学着张开,3)美感不是美学,4)美学从茶杯开始,5)抽象美的世界。
书中有美学理论,也有围绕美学的文化比较。美学属于认知范畴,中、西方因为文化思想不同,对于美的认识也不一样。西方从古希腊雕塑开始,追求典雅的美;文艺复兴开始,艺术家们描摹自然,从美中追求“真”,为科学的发展打下的基础。文艺复兴“三杰”之一的达•芬奇,在绘画人体中,发现了人体的科学,也将写实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而中国崇尚含蓄美、追求意境,不求形似、但求神似。中国文人喜欢将对美的追求,当成生活的点缀,没有在追求美中发展出科学,而是将它当成生活的艺术,追求一种自得其乐感。
按照书中的方法,先张开眼睛,过滤功能后去看它的价值,用心指挥眼睛去“看”,同样的东西,将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。
诗并不是都在远方,眼前一切皆可成诗,而这少不了需要学习,学习“如何发现美”。这本书会带给你一种思考,从关注身边的一切开始。
二、房龙《艺术的故事》
这本书出自美国作者房龙之手,书中从古希腊、古罗马的雕塑,到中世纪的教堂建筑,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,再到现代、后现代艺术的各种纷杂流派,按历史线索通过写各种故事,给我们呈现了前年来与艺术和审美有关的各种趣事。
作者房龙(1882—1944),荷裔美国历史学家、记者,著名人文主义科普作家,在历史、文化、文明、科学等方面著述颇丰。代表作还有《人类的故事》《宽容》等。
虽然在海明威等作家眼里,房龙算不上“入流”,但房龙对美国大众的艺术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他的书100年来一直广受人们喜爱,在排行榜上久居前列。
房龙以其广博的知识,将建筑、雕塑、绘画、戏剧、音乐等艺术门类结合;用他善于讲故事和精炼的文笔,将远古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艺术史上发展的重大故事串在一起,让人读着一气呵成,毫不枯燥,是一本很好的一本美学普及类读物。
三、朱光潜《谈美》
这本不到100页的小书内容精炼,却是美学史上的经典著作,是近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写给普通大众的一本美学入门书。它畅销80余年,一版再版,影响数代人。
朱光潜(1897—1986)被誉为中国当代美学的泰斗级人物,中国著名的美学家、文艺理论家、教育家、翻译家。代表作有《谈美》《给青年的十二封信》《谈美书简》《朱光潜全集》等。
书由数篇小文章组成,包括: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;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;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;依样画葫芦等,每一篇文章说明一个主题,组合在一起,串成了他的美学思想。
朱光潜的文章通俗易懂、文笔流畅且趣味,仅是看文字,便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。很多关于审美力的问题,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。
审美力将是未来重要的一种能力,从一些普及性的审美作品读起,会让我们建立自信,而很多现象,当发现了它背后的深层含义,才会恍然大悟。